第22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共塑东亚视听产业全球影响力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中日韩电视人的青岛聚会:当泡菜遇上寿司和火锅
160多个电视人挤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会议室里,空气里飘着咖啡混搭绿茶的味道。这是第22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的现场,韩国MBC的制作人刚用PPT展示他们最新打造的虚拟偶像,日本NHK的导演就掏出手机演示AI生成的动画分镜——中国央视的团队立刻凑过去问用了哪个算法模型。
“我们台里刚给虚拟主持人买了套动作捕捉设备。”山东卫视的制片主任老张插话,他西装口袋里还别着论坛的红色嘉宾证。这个场景要是拍成纪录片,大概能叫《三国演义之科技篇》。论坛开幕前一天,青岛机场突然多了好多拖着器材箱的外国人,海关工作人员看着韩国KBS的转播车入境时,还以为哪个韩剧剧组来取景了。
日本电视台的松本先生给我看他们带来的纪录片《能面职人》,镜头跟着一位做了六十年能乐面具的老匠人,他颤抖的手在木头上凿出愤怒与哀伤的表情。”现在东京的年轻人更愿意看TikTok上15秒的面具制作短视频。”松本苦笑着掏出手机,他的锁屏正是自家电视台新推出的AI主播。这让我想起头天晚上交流会上,韩国同行吐槽说现在首尔高中生都不认识 terrestrial TV(地面电视)这个词了。
论坛茶歇区像个小型科技展。中国团队在演示用5G+8K直播京剧,像素清晰到能数清武生额头的汗珠;韩国人带来的”AI编剧助手”正在生成韩剧套路剧本,屏幕上跳出”车祸失忆”的选项时,全场爆笑;最绝的是日本代表展示的虚拟摄影棚,演员在绿幕前表演,实时渲染出京都庭院场景——这技术去年刚用在晨间剧里省了五千万日元外景费。
“知道为什么选青岛吗?”论坛秘书长王老师指着窗外东方影都的巨型摄影棚,”《流浪地球》就在那儿拍的。”他手机里存着份数据:中国去年上线的4K/8K超高清频道已经能覆盖1.2亿家庭,而日本NHK的8K卫星频道还在亏本运营。我们说话时,三个韩国导演正围着影都的LED虚拟拍摄墙拍照,他们计划把这项技术用在古装剧里替代绿幕。
版权交易平台的讨论最激烈。中方的提议刚说完,日本编剧协会的山田女士就举手:”具体怎么分成?”她脖子上挂着东京电视台的工作证,上面还别着去年论坛的徽章。韩国制片人金先生突然用中文插话:”我们可以先试水合拍综艺!”原来他参加过《奔跑吧兄弟》韩国版的制作。最后三方约定三个月内拿出草案时,会场响起掌声——这声音和二十年前三国合拍《敦煌》时录音师收工后的掌声一样响。
晚饭时青岛海鲜遇上日本清酒和韩国烧酒,话题从4K转码技术跳到《请回答1988》在中国有多火。央视的小李喝嗨了,非要教韩国人用山东话念”电视剧”,结果全场笑到拍桌。日本TBS的导演佐藤突然说:”其实我们台午间剧的观众平均年龄61岁。”餐桌瞬间安静,只剩下蒸海鲜的锅噗噗作响。
离场时看见韩国MBC的团队在酒店大堂直播,他们专门带了便携式8K摄像机来拍论坛花絮。”这段会放在我们YouTube频道上。”制作人指着手机里刚拍的中日团队碰杯画面,观看数正在以每秒几十的速度上涨。电梯里遇到日本代表团的年轻人,他西装内衬别着虚拟偶像的徽章,手机锁屏是动漫《咒术回战》——和我在北京的表弟用着同款壁纸。
明年东京再见时,不知道又会冒出什么新技术。但至少这次青岛之约证明,当中国火锅的蒸汽、日本关东煮的热气和韩国泡菜锅的辣味混在一起时,总能炖出点新鲜东西。就像论坛最后播放的三国合拍短片里,京剧脸谱、能乐面具和韩式假面舞在同一帧画面里,竟然出奇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