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人生》:4.4电影频道,探索生命真谛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为孤独死者奔走的人,最后躺进了自己安排的葬礼
电影《寂静人生》的镜头像一杯放凉的白开水。浅蓝色的天空,灰白的墙壁,男主角约翰·梅总是穿着那件熨得一丝不苟的米色风衣,手里拎着黑色公文包,在伦敦的街道上安静地行走。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去年冬天在殡仪馆见到的一位入殓师,他的指甲缝里永远藏着洗不掉的消毒水味道。
约翰的工作很特别。他是市政厅的社会服务员,专门负责为那些孤独死去的灵魂寻找生前的蛛丝马迹。当警察破开公寓门发现腐烂的尸体,当养老院的床位上躺着无人认领的骨灰盒,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男人就会出现在现场。他会像考古学家那样,从抽屉里的药瓶、冰箱上的便利贴、衣柜深处的旧相册里,拼凑出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人生。
有个细节特别戳心窝子。约翰的办公室柜子里整整齐齐码着几十本相册,每本都贴着逝者的名字。他给这些无人认领的照片分类时,会特意戴上白手套。有次他发现某位死者年轻时是水手,就跑去二手市场淘来艘帆船模型当陪葬品。新来的女同事笑他多此一举:”反正又没人会看。”约翰只是轻轻擦了擦模型桅杆上的灰尘:”可是他知道。”
电影放到三分之一处,裁员通知像块冻硬的砖头砸下来。上司甩着计算器嚷嚷:”平均每个案子花费23.5英镑,太不划算了!”我看着约翰把第42本相册塞进纸箱时,突然想起楼下便利店总给流浪猫买罐头的老张。上个月店铺转让,新老板第一件事就是把猫碗扔进垃圾桶。
威廉·比利·史托克的档案袋特别厚。这个酗酒、家暴的退伍老兵,死时身边只有半瓶威士忌。但约翰在养老院访客登记簿上发现个每周三准时出现的签名,在教堂地下室找到箱写着”给我混蛋父亲”的未寄出的信。最绝的是他跑去监狱探视比利的狱友,那个满脸刀疤的光头大汉突然哽咽:”那老家伙替我挡过一刀。”
葬礼那天下着毛毛雨。约翰站在教堂门口数人头时,我数了数自己通讯录里能来参加葬礼的人数。穿皮衣的摩托车队是比利当年的战友,养老院的护工带来了他最爱吃的太妃糖,角落站着个戴墨镜的女人——信纸上的字迹和她的指甲油颜色一模一样。牧师念悼词时,有个纹着船锚的老头突然笑出声:”这混蛋欠我十英镑没还呢!”所有人都笑了,雨水顺着彩色玻璃窗流下来,像上帝在调鸡尾酒。
然后约翰死了。这个给无数人操办过后事的男人,自己倒在了卡车轮胎下。葬礼那天墓地安静得能听见蚂蚁搬家,直到黄昏时分,那些他亲手整理过遗容的逝者从四面八方走来。穿水手服的年轻人捧着那艘帆船模型,被家暴致死的女人带着烤糊的小饼干,连那只总在墓园溜达的流浪猫都蹲在了十字架旁边。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童话:雪人融化时,所有被它喂过的小鸟都飞回来唱歌。
电影最后十分钟完全没有对白。镜头扫过约翰空荡荡的办公室,扫过威廉墓碑前融化的太妃糖,扫过便利贴上未完成的待办事项。我突然发现导演一直在骗我们——那些看似随意的俯拍镜头,原来是上帝视角。原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在某个维度里都是被小心珍藏的相册。
现在想起来,这片子最狠的地方在于它拆穿了所有关于死亡的谎言。没有轰轰烈烈的临终忏悔,没有戏剧性的命运反转,就像约翰总爱买的那个牌子速溶咖啡,包装上印着雪山图案,喝起来却是便利店水准。但偏偏是这样的平淡,反而让人在某个加班的深夜,对着电脑屏幕突然哭成傻逼。
对了,如果你4月4日下午两点刚好有空,电影频道要重播这部《寂静人生》。建议准备点纸巾,再煮杯难喝的速溶咖啡。当约翰第三次整理领带结时,你会明白为什么这片子能拿下威尼斯最佳导演奖——它把死亡拍成了最温柔的默剧,而我们都是台下又哭又笑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