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BD1080P/3.3G-MKV)国语中字百度云盘独家资源上线完整版

《潮》(BD1080P/3.3G-MKV)国语中字百度云盘独家资源上线完整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用胶片写诗的日本导演走了
筱田正浩走了。94岁,肺炎。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在重看他的《情死天网岛》。黑白胶片里,那个艺伎用三味线弹奏着《浪花恋しぐれ》,镜头缓缓推近她颤抖的手指——忽然就觉得,日本电影黄金时代最后一片拼图也消失了。
20250328053052960786
1953年,这个东京大学美学系毕业的年轻人推开松竹制片厂大门时,肯定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改写日本电影史的人。当时片场正拍着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筱田就站在场记身后偷师。有场戏是原节子跪坐在榻榻米上倒茶,小津要求茶碗转动的角度必须精确到15度。后来筱田在自己的《暗杀》里,让胜新太郎拔刀前总要先用小指蹭三下刀鞘——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节控,分明带着小津的DNA。
但真正让他一鸣惊人的,是1960年那部《恋爱单程票》。电影里有个经典段落:男女主角在夜班电车里相遇,车窗外的霓虹灯像打翻的颜料罐,在他们脸上泼出红蓝交错的斑块。当女主角突然说”我要在前面的站台下车”时,整个车厢的灯光骤然熄灭,只剩下她口红在黑暗中的反光。这种把情感具象化的手法,让当时看惯家庭伦理剧的日本观众目瞪口呆。松竹公司连夜加印拷贝,筱田从此和大岛渚、吉田喜重被并称为”新浪潮三杰”。
说到《情死天网岛》,不得不提那个长达7分钟的自杀镜头。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本子里,殉情本该是凄美的,筱田却拍出了令人窒息的真实感。当绢代把衣带缠上脖颈时,镜头突然切到屋外——观众透过格子窗,看见两人的剪影在纸门上扭曲、挣扎,最后像被雨淋湿的墨迹般瘫软。配乐用的是能剧里的太鼓,每一声都像敲在观众太阳穴上。这片子当年在威尼斯放映时,有个意大利记者当场呕吐——不是恶心,是生理性的眩晕。
他拍《卑弥呼》时更疯。为了还原邪马台国的巫蛊氛围,硬是把整个剧组拉到鹿儿岛火山口附近。有场祭祀戏要求演员进入恍惚状态,筱田让副导演连续48小时不给他们睡觉。当饰演女王的岩下志麻瞳孔真的开始涣散时,他立即开机。成片里那些抽搐的眼球和不受控制的唾液,后来成了cult片影迷津津乐道的名场面。但筱田在自传里写:”我要的不是猎奇,是人在神性附体时,那种介于生死之间的颤抖。”
1980年代的《孤苦盲女阿玲》又是另一种残忍。田中裕子饰演的卖唱盲女被醉汉欺凌那场戏,筱田要求所有镜头都维持在人眼高度。当阿玲趴在地上摸索被打落的眼镜时,观众能清晰看见地面积水里漂浮的烟头和口香糖。最绝的是施暴者离开后,摄影机突然升到天花板俯拍——阿玲蜷缩的身影在画面里小得可怜,就像被整个城市吐出来的一粒渣滓。
前几年在东京电影节见过他最后一面。94岁的老人谈起数字化拍摄直摇头:”现在的导演太依赖监视器了,他们忘了胶片是有呼吸的。”他比划着说当年拍《枪圣权三》时,为了等一缕恰好的夕照,整个剧组在京都东寺蹲了11天。”第12天黄昏,光从五重塔西侧切进来,在走廊地板上淌出三道金线——那才是电影之神赐予的镜头。”
现在回想起来,他那些标志性的长镜头何尝不是另一种殉道。就像《枪圣权三》结尾:武士切腹后,镜头固执地停留在血泊扩散的过程,直到鲜红完全浸透白无垢的衣摆。没有切走,没有升华,只是平静地记录生命如何一丝丝抽离肉体。这种近乎冷酷的凝视,或许才是他对”电影是什么”这个命题最诚实的回答。
胶片会褪色,但那些定格在赛璐珞上的光与影,永远在诉说一个真理:真正的电影从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疼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库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jun.com/457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