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十年“故人”之约:时代回望与未来对话

贾樟柯十年“故人”之约:时代回望与未来对话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贾樟柯的十年山河:当电影成为时间的容器
“2025年,张到乐会是什么样子?”贾樟柯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大师班活动上抛出这个问题时,现场观众都笑了。十年前《山河故人》里那个说英语比中文流利的男孩,如今距离电影设定的未来只剩不到一年。这个细节突然让时间变得具体可感——就像贾樟柯的电影总能把抽象的时代变迁变成观众皮肤能感知的温度。
20250422034046666300
那天的大师班主题叫”山河回望,再见故人”,贾樟柯带着他的老搭档们:制片人市山尚三、摄影师余力为、声音指导马修·拉克劳和剪辑师张阳。聊起《山河故人》里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贾樟柯突然说起自己父亲去世时的场景。那是2014年冬天,他在医院走廊接到母亲电话,转身看见窗外的雪正落在一排排自行车座上。”后来这个画面出现在电影里,赵涛饰演的沈涛在雪中独舞。拍那场戏时我一直在想,要是父亲能看见这场雪该多好。”这种私人记忆与电影画面的重叠,在贾樟柯的作品里从来不是偶然。
余力为记得拍摄《山河故人》时,贾樟柯坚持用三种画幅比例来呈现三个年代:1999年的4:3标准画幅,2014年的16:9宽银幕,2025年则用了更开阔的2.39:1。”不是技术炫技,画幅本身就是时间刻度。”余力为说。最妙的是2025年段落里,张到乐在澳洲海边用手机视频通话,屏幕上的母亲赵涛却被困在4:3的老画幅里——这个细节道尽了移民二代的文化撕裂。
20250422034046820683
聊到电影里的”无效时间”,贾樟柯突然较真起来:”现在商业片把每秒钟都算计得死死的,可现实生活里,重要的时刻往往藏在看似无意义的等待中。”他提到《山河故人》里赵涛在火车上发呆的长镜头,”观众说这段太长了,但中年人的孤独就是需要这么长的沉默才能溢出来”。剪辑师张阳笑着接话:”我们为这个镜头吵过架,最后证明老贾是对的。十年后再看,那些多余的片段反而最有后劲。”
市山尚三回忆,拍《三峡好人》时贾樟柯就迷上了用特效制造现实中的魔幻感。”你们记得那个突然升空的烂尾楼吗?当时特效团队说做不出来,老贾就自己画了分镜图。”这种对技术的开放态度延续到对AI的讨论,贾樟柯说最近在试验用AI生成山西老家的街景,”但关键是怎么让机器理解记忆是有气味的这个问题”。
20250422034046835148
马修·拉克劳说起《山河故人》的声效设计,澳洲段落的海浪声里其实混入了汾阳水库的波纹录音。”老贾非要这样,说这是张到乐潜意识里的乡愁。”这种声音的嫁接,比任何台词都更能道破移民的隐秘心结。
活动快结束时,有观众问贾樟柯为什么总拍小城故事。他指着大银幕上《山河故人》的雪景镜头说:”你看这场雪,落在山西是乡愁,落在上海就变成景观。我们这代人经历的剧变,在小城的裂缝里看得最清楚。”他透露正在写的剧本还是关于当下,但拒绝透露细节,只说可能会在第一场雪时重映《山河故人》——仿佛要用十年的间隔,丈量时间到底改变了什么。
20250422034046528878
散场时,我注意到银幕上的赵涛还是1999年的模样。突然明白贾樟柯说的”电影是时间的容器”是什么意思——当现实中的山河早已改变,至少还有胶片能留住故人的样子。这大概就是电影最原始的魔法:让消逝的一切在黑暗的放映厅里,获得第二次生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库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jun.com/529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