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赛·洛翰加盟剧集《我们这一天》编剧新作

琳赛·洛翰加盟剧集《我们这一天》编剧新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琳赛·洛翰要演电视剧了!这次可不是客串或者小打小闹,她直接当上了主演兼制片人,新剧名字叫《我的谎言》(Count My Lies)。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毕竟这位童星出身的“坏女孩”在《贱女孩》之后已经很久没正经演戏了,更别说扛起一整部剧集。但仔细想想,这个角色简直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故事改编自同名小说,编剧阵容相当靠谱,艾萨克·阿普塔克和伊丽莎白·伯格这对黄金搭档操刀剧本。你可能不熟悉他们的名字,但肯定知道《爱你,西蒙》里那个让人又哭又笑的同性初恋故事,或者《我们这一天》里那些戳心窝子的家庭戏码。这次他们要给琳赛写一个“撒谎精”的角色,光听设定就带感。
default-26
主角斯隆是个患有强迫性撒谎症的姑娘,这病可不是我们平时随口说“我没事”那种程度。她撒谎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简历造假都是小儿科,靠着编出来的完美履历混进一个富豪家庭当保姆。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想:又是老套的《天才雷普利》式剧情?别急,反转来了——这户表面光鲜的雇主家里藏着的秘密,比斯隆编的谎话还离谱。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琳赛饰演的斯隆第一天上班,穿着规规矩矩的制服站在大理石厨房里,女主人正优雅地插着鲜花,男主人西装笔挺地看报纸,双胞胎孩子在游戏室安静地拼乐高。但镜头慢慢推进,你会发现女主人的手腕上有可疑的淤青,男主人接电话时会突然切换成俄语,而孩子们拼的乐高模型…怎么越看越像某种建筑平面图?
小说原著里有个特别毛骨悚然的细节——斯隆有天半夜起来喝水,无意中发现地下室的门虚掩着。她举着手机照明走下去,看见墙上贴满了剪报,全是关于二十年前一桩悬而未决的绑架案。而第二天早餐时,女主人笑着问她睡得好不好时,餐桌上摆着的果酱玻璃罐,和剪报里失踪女孩最后被拍到的照片中手里拿的罐子,是同一个限量版花色。
编剧们最擅长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悬疑。你看着斯隆一边用新谎言掩盖旧谎言,比如临时给孩子们编造根本不存在的过敏史,好解释为什么自己把药柜翻得乱七八糟;另一边又要应付雇主家越来越诡异的要求,比如被要求每天凌晨三点准时检查后门的锁。有场戏特别精彩:斯隆在家庭聚餐时随口说自己大学辅修过心理学,结果男主人立刻让她“帮忙分析”保险箱密码——那个装着全家护照和现金的保险箱。
现在知道为什么说琳赛适合这个角色了吧?她本人就经历过从迪士尼甜心到八卦头条常客的过山车人生,太懂什么叫“人设崩塌”了。预告片里有句台词绝了,当雇主家女儿天真地问“你为什么要说谎”时,斯隆摸着她的头发说:“有时候谎言才是最好的礼物。”说这话时镜头扫过她颤抖的手指,和客厅监控显示器上定格的、她深夜翻文件的画面。
目前放出的物料里还有个细思极恐的设定:斯隆的强迫症会让她在压力大时反复调整茶几上的杂志角度。而随着剧情发展,观众会注意到,每当杂志摆成特定角度时,第二天这家人就会发生“意外”。到底是谁在利用谁的病?当谎言成为生存本能,真相反而成了最危险的武器。听说最后一集有个爆炸性反转,连看过原著的人都猜不到——毕竟小说可没告诉你,斯隆应聘时伪造的推荐信上那个签名,和地下室剪报里绑架案侦探的名字一模一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库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jun.com/539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