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派克·李执导《天国与地狱》丹泽尔·华盛顿剧照曝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绑匪绑错了人:斯派克·李的《天国与地狱》如何撕裂纽约的贫富伤口
斯派克·李的新片《天国与地狱》海报上,丹泽尔·华盛顿戴着墨镜和棒球帽,整个人蜷缩在地铁车厢的角落里。这个画面像一记闷拳——纽约最有权势的鞋业公司高管,此刻像个普通通勤者一样隐匿在人群中。海报设计师显然深谙这部电影的精髓:在这座城市里,阶级的鸿沟可以在一瞬间被意外击碎。
故事从华盛顿饰演的德雷克·毕晓普接到那通改变一切的电话开始。绑匪显然做足了功课,他们跟踪了毕晓普儿子的日常路线,却在最后关头绑错了人——毕晓普司机的儿子。这个荒诞的失误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纽约光鲜表皮下的阶级病灶。绑匪在电话那头咆哮:”我他妈才不管这是谁的儿子!我要的是两百万!”而毕晓普站在自己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顶层公寓里,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的财富筑起的高墙,此刻正在吞噬一个无辜家庭。
影片最残忍的段落发生在布朗克斯区的某个破旧公寓。斯派克·李用摇晃的手持镜头带着观众穿过霉味弥漫的走廊,绑匪头目正在用平板电脑给毕晓普直播人质现状——司机的儿子被铁链锁在暖气片上,背后墙纸剥落的裂缝像一道闪电。绑匪把镜头转向窗外:”看见那些豪宅的灯光了吗?每天晚上我看着这些光,就像看着另一个星球。”这个场景让人想起黑泽明原版中绑匪在贫民窟屋顶眺望富人区的经典构图,但斯派克·李给这个意象注入了更尖锐的当代性。
电影中段有个令人窒息的交叉剪辑:毕晓普在董事会争论是否要支付赎金时,镜头突然切到他司机在公交车上攥着儿子照片发抖的手。这个蒙太奇暴露出纽约的两个平行宇宙——西装革履的高管们争论的数字,在另一个世界意味着一个孩子能否活着回家。三船敏郎在原版中演绎的焦虑更多是道德困境,而华盛顿的表演则混合着阶级特权带来的罪恶感——当他发现绑匪要求的金额还不到他收藏的一幅画价值的三分之一时,演员脸上闪过一个微妙的表情,像是突然被自己的财富烫伤了。
斯派克·李在翻拍时做了个大胆改动:把原版中制药公司老板的身份换成了运动鞋大亨。这个设定让电影充满了耐人寻味的隐喻——当毕晓普的公司正在发售定价300美元的新款篮球鞋时,绑匪脚上穿的正是他们品牌五年前的过季款。在某个充满张力的对峙场景里,绑匪突然脱下鞋子砸向摄像头:”知道这双鞋在布朗克斯要打多少周工才能买到吗?”鞋底磨损的纹路在镜头前像一道嘲弄的伤痕。
影片的第三幕完全脱离了黑泽明的框架,斯派克·李让两个阶级的代表在哈莱姆区某个废弃教堂正面交锋。没有警察,没有谈判专家,只有毕晓普和绑匪隔着堆满毒品的告解室相互凝视。华盛顿在这里贡献了职业生涯最精彩的表演之一——当他慢慢摘下墨镜,我们第一次看清这个角色布满血丝的眼睛:”你以为我不知道自己住在金笼子里?但那个孩子和这他妈的一切有什么关系?”摄影机捕捉到他脖子上暴起的青筋,那里跳动着整部电影最痛苦的真相:阶级的暴力会像流弹一样击中任何无辜的路人。
《天国与地狱》的英文片名”Highest 2 Lowest”在纽约地铁广播里是个双关语——既指从曼哈顿到布朗克斯的线路,也暗示着两个阶级之间致命的坠落。斯派克·李在戛纳放映后的采访中说,他故意保留了黑泽明原作中绑匪的某些台词,但把它们移植到了2014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语境里。这种时空错位产生的化学反应,让影片结尾那个长达八分钟的地铁追逐戏变成了对美国梦最辛辣的讽刺——当毕晓普终于在人潮中抓住绑匪时,镜头突然拉远,我们看见他们周围挤满了疲惫的上班族,没有人注意到这场阶级战争的小型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