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真人版幕后曝光:设计师匠心打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一场充满争议的童话重塑
迪士尼又一部经典动画真人化作品《白雪公主》在今年3月21日北美上映了。这次由《超凡蜘蛛侠》《和莎莫的500天》的导演马克·韦布掌镜,还请来了《爱乐之城》《马戏之王》的词曲作者Benj Pasek和Justin Paul负责音乐部分,服装设计则由奥斯卡得主桑迪·鲍威尔操刀。阵容看起来挺豪华的,但这部电影从开拍前就争议不断,上映后更是褒贬不一。
## 选角风波与改编争议
这部电影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选角了。白雪公主由拉丁裔演员瑞秋·泽格勒出演,她在《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里的表现可圈可点。而恶毒皇后则由”神奇女侠”盖尔·加朵饰演,还新增了一个由安德鲁·伯纳普扮演的男主角。这个选角组合本身就够有话题性了。
但真正引发轩然大波的是”小矮人”的处理方式。知名演员彼得·丁拉基公开批评迪士尼,认为他们一方面在选角上追求进步(让拉丁裔演白雪公主),一方面又在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样”落后”的故事,显得自相矛盾。迪士尼回应说他们对小矮人角色的切入点会有所不同,并且已经咨询了侏儒症群体的成员。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用CG动画制作的小矮人,可能还结合了动作捕捉技术。
## 票房表现与媒体评价
这部电影全球累计票房1.95亿美元,看起来数字不小,但据说连成本都没收回来。媒体评价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Screen Rant》说瑞秋·泽格勒表现确实出色,但影片还是没能避免迪士尼真人改编的老毛病。《旧金山纪事报》倒是挺给面子,说导演和艺术指导表现出色,电影基本满足了观众需求。《Paste》杂志认为这在迪士尼真人改编电影中算是比较好的一部了。合众国际社的评价更有意思,说这是所有真人版《白雪公主》电影中排名第二或第三的,但在迪士尼真人电影中算是不错的。
当然也有不少批评声音。《Polygon》觉得电影里的角色和次要情节好像不属于同一部电影,存在明显冲突。《IndieWire》虽然认为电影不完美,但比预期更具娱乐性,平衡了创新与传统。《卫报》的评价最犀利,说这部电影”伪装进步,令人疲惫”。
演员表现方面,《每日电讯报》认为安德鲁·伯纳普演得不错,瑞秋·泽格勒的唱功惊艳,但盖尔·加朵的表现就一般般了。《The Jam Report》则称赞瑞秋·泽格勒在片中闪耀,认为新编尝试很真诚。《纽约杂志》批评布景和服装塑料感太强,像主题公园,觉得根本没必要改编。RogerEbert.com的评价比较折中,说部分好于其他部分,但缺乏动画版的美妙和想象力,整体”还不错”。
## 电影本身的表现
抛开争议看影片本身,瑞秋·泽格勒确实给白雪公主带来了新鲜感。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皮肤像雪一样白”,但她的表演和歌喉都很出色。盖尔·加朵饰演的恶毒皇后虽然被一些评论认为表现平平,但她的气场确实撑得起这个角色。新增的男主角让故事有了新维度,但也让一些纯粹主义者感到不适。
音乐方面,有《爱乐之城》的创作团队加持,歌曲质量有保证。桑迪·鲍威尔设计的服装虽然被批评有”塑料感”,但视觉上还是很华丽的。CG制作的小矮人是个大胆尝试,效果见仁见智。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它试图在传统与创新间找平衡,结果两边都不讨好。保守派觉得它改得太多,进步派又觉得它改得不够彻底。但话说回来,在迪士尼近年来的真人改编作品中,这部的尝试确实比一些完全照搬动画的作品要有诚意得多。
## 结语
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注定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它试图为这个近90年的老故事注入新生命,但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票房不佳说明观众对这类改编越来越挑剔,媒体评价两极分化也反映出人们对经典重述的不同期待。
如果你是个迪士尼粉丝,或者单纯想看看这个新版本有什么不同,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但如果你期待它能超越1937年的动画经典,恐怕会失望。在当下这个对文化表达越来越敏感的时代,改编《白雪公主》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个挑战,迪士尼这次的尝试不论成败,至少引发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这或许就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