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下的双面女性:极地寒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没有人喜欢黑夜》这部片子,说实话挺特别的。2015年上映的,导演是个西班牙女人叫伊莎贝尔·科赛特,主演是法国影后朱丽叶·比诺什和日本演员菊地凛子。故事改编自1908年北极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的真事儿,但讲的不是探险家本人,而是他老婆约瑟芬的极地历险。
这片子开头就挺抓人的。约瑟芬(比诺什演的那个)为了找失踪的丈夫,一个人往北极极夜区闯。你能想象吗?一个裹着维多利亚时代裙子的女人,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摄影机拍得特别真实,那些雪原镜头看得人直打哆嗦,配乐几乎就没有,就剩下风雪呼啸的声音。
最绝的是她遇到因纽特女人阿拉卡(菊地凛子饰)那段。约瑟芬的同伴都死光了,就剩她一个人缩在丈夫留下的小木屋里。突然门被推开,进来个穿着兽皮、几乎不说话的原住民女人。比诺什那个眼神绝了——先是警惕,然后变成好奇,最后演变成一种奇怪的依赖。两个女人语言不通,就在那个小屋里熬过漫长的极夜。
但这片子可不是什么温馨的跨文化友谊故事。转折点在于约瑟芬发现阿拉卡怀孕了,孩子是她丈夫的。你能看到比诺什脸上的表情瞬间垮掉,那种被背叛的愤怒混着北极的寒气,简直能从屏幕里渗出来。有场戏特别揪心:约瑟芬把阿拉卡赶出木屋,结果暴风雪来了,她又冲出去把人拖回来。两个女人在雪地里撕扯,一个喊着英语一个说着因纽特语,谁也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但那种痛苦是相通的。
导演科赛特挺会拍女人的。她把约瑟芬拍得特别有意思——刚开始像个移动的文明标本,带着留声机和丝绸睡衣去北极,后来慢慢被极夜的黑暗泡发了,开始像野兽一样啃生肉。菊地凛子演的阿拉卡更绝,几乎不用台词,光靠眼神和动作就把原住民那种野生感演活了。特别是她摸着肚子看约瑟芬的眼神,又警惕又怜悯,好像在说”你们这些白人根本不懂活着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片子也有争议。有人说导演太爱搞象征意义了,把约瑟芬拍成”文明”,阿拉卡拍成”自然”,两人抢一个男人就像抢地盘似的。确实有几个镜头挺刻意的,比如约瑟芬摔碎留声机唱片,阿拉卡在旁边嚼生海豹肉,对比得太直白了。但比诺什的演技救了场子——她最后那段独白特别戳人,跪在冰面上说”我们以为自己在征服自然,其实是自然允许我们苟活”,配上北极光在头顶上晃,看得人心里发毛。
要说缺点,可能就是太冷了吧。不是温度那种冷,是整个片子透着的疏离感。两个女主角明明演得那么真,但总感觉隔着一层冰。可能导演就是想让你体验北极那种能把人冻透明的孤独?反正看完之后我半天缓不过劲儿来,老想着阿拉卡最后消失在暴风雪里的背影,还有约瑟芬抱着留声机发呆的样子。
对了,这片子最近要在央视六套重播——5月10号晚上22:23和11号下午16:34。建议看的时候裹个毯子,真的,那冰雪镜头冷得邪乎。看完你就懂了,为什么片名叫《没有人喜欢黑夜》——在北极,黑夜不是浪漫的星空,是能把人逼疯的漫长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