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曼加盟《照片51号》 饰演富兰克林

波特曼加盟《照片51号》 饰演富兰克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娜塔莉·波特曼新片《照片51号》:那个被历史遗忘的女人终于要站到聚光灯下
听说娜塔莉·波特曼要演新片了!这次她要在《照片51号》里饰演英国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说实话,要不是这部电影,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名字。但你知道吗?就是这位女科学家拍下的那张”照片51号”,直接帮助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可她的故事,远比这张照片要复杂得多。
default-56
这片子由汤姆·霍伯执导,就是拍《国王的演讲》和《悲惨世界》的那位。剧本改编自安娜·齐格勒的同名戏剧,据说会聚焦在富兰克林探索DNA奥秘的那段日子。想象一下,1950年代的伦敦,一个女性在全是男人的实验室里,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下那张改变生物学的照片。波特曼这次的角色可比她演过的任何角色都更有分量。
富兰克林的故事特别让人气愤。她拍的那张”照片51号”清晰显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可她的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居然在没经过她同意的情况下,把照片拿给了竞争对手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看。更气人的是,后来沃森和克里克靠着这张照片的启发,发表了DNA结构的论文,还拿了诺贝尔奖,却只字不提富兰克林的贡献。
电影肯定会展现这段科学史上著名的”剽窃”争议。据说波特曼为了这个角色,专门去研究了富兰克林生前的笔记和照片。你能想象吗?一个37岁就因卵巢癌去世的天才,生前拍的照片被别人拿去领奖,死后才慢慢被人记起她的贡献。
这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要讲科学发现的故事,更要展现那个年代女性科学家面临的困境。富兰克林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工作时,连教工餐厅都不能进,就因为她是女人。她的性格直率,说话不留情面,在全是男性的学术圈里显得格格不入。电影里肯定会展现她怎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坚持自己的研究。
我特别好奇电影会怎么处理沃森和克里克这两个角色。沃森后来在自传里把富兰克林描述成一个脾气暴躁、不懂打扮的”老处女”,这种性别歧视的描写现在看简直不可思议。而克里克晚年倒是承认,要是富兰克林还活着,诺贝尔奖应该也有她一份。可惜富兰克林1958年就去世了,诺贝尔奖不颁给已故的人。
《照片51号》这个片名取得真好,既指那张改变一切的照片,也暗示着富兰克林在科学史上的编号——她就像被归档的第51号案例,重要但不为人知。波特曼说这个角色让她想起了《黑天鹅》里的妮娜,都是那种为事业付出一切的女性。但富兰克林的故事更令人心碎,因为她付出了一切,却连应有的认可都没得到。
据说电影会从富兰克林在巴黎学习X射线晶体学开始讲起,然后是她回到英国,加入国王学院研究DNA结构。那段日子她每天工作到深夜,亲自操作危险的X射线设备,就为了拍到最清晰的衍射图案。而那张著名的照片,其实是她学生雷蒙德·高斯林拍的,但实验设计和分析都是富兰克林做的。
我查资料时发现一个细节特别讽刺:沃森第一次看到照片51号时,立刻意识到这证明了DNA是双螺旋结构。而富兰克林本人却一直对螺旋结构持怀疑态度,她更相信严谨的数据分析。这大概就是科学发现的戏剧性——有时候答案就在眼前,但需要别人的视角才能看清。
这部电影上映后,肯定会引发关于科学界性别歧视的新一轮讨论。想想看,2018年《自然》杂志才正式承认对富兰克林的不公正待遇,距离她去世已经60年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科学家站出来说,她们还在经历富兰克林当年的困境。波特曼接这个角色,显然不只是为了演一个历史人物,更是要为那些被忽视的女性发声。
说实话,我等不及要看波特曼怎么诠释这个复杂角色了。富兰克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讨喜”女主角,她固执、强硬、不擅交际,但这些特质恰恰让她在那个年代坚持下来。波特曼说她会着重表现富兰克林的幽默感和热情,这些在历史记载中经常被忽略的部分。
《照片51号》很可能成为明年颁奖季的热门。想想看,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女科学家,一个关于正义与认可的故事,加上波特曼和霍伯的组合,这简直就是奥斯卡评委们的最爱。但比奖项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终于能让更多人知道,在那个著名的DNA发现故事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女性角色。
等电影上映,我一定要去看。不只是为了波特曼的表演,更是为了看看那个在黑白照片里专注工作的女人,如何在银幕上重新活过来。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真相总会找到自己的方式浮出水面。就像那张照片51号,虽然被藏起来过,但终究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库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jun.com/684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