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棋士》:命运棋局扣人心弦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围棋老师变成犯罪高手:这部国产悬疑剧把人心当棋子下
“啪”的一声,黑子落下。崔业盯着棋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平日里在围棋教室教孩子们下棋的温和老师,此刻正在用围棋术语指挥着一场信用社抢劫案。”李代桃僵”,他低声说道,嘴角浮现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棋士》这部国产悬疑剧的开场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谁能想到,一个教围棋的普通老师,会在被劫持的信用社里突然开窍,发现围棋谋略用在犯罪上简直天衣无缝?崔业这个角色太有意思了——他不是天生的恶人,却在命运的一个转角处,突然看见了另一种可能性。
剧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崔业和他警察哥哥崔伟的关系。编剧很聪明,没有玩什么时空穿越的花招,而是直接告诉我们:看,这就是罪犯,这就是警察。但正是这种全知视角,反而让观众更揪心——你知道崔业在犯罪,你知道崔伟在查案,你眼睁睁看着这对兄弟在命运的棋盘上走向对立面。
记得有个场景特别绝:崔伟去弟弟家吃饭,两人像往常一样下棋。崔伟拿着白子犹豫不决,崔业笑着说:”哥,你太在意局部得失了。”镜头一转,崔伟在警局看着案件资料,突然意识到弟弟的话里有话——那些银行劫案的手法,不正是围棋战术的翻版吗?”螳螂捕蝉”,崔业曾经这样解释过一个看似毫无破绽的犯罪手法。
这部剧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把围棋术语完全融入了犯罪过程。崔业不是简单地抢劫,他是在”布局”,在”收官”,在”打劫”。看他把犯罪现场当成棋盘,把警察当成对手,那种冷静到可怕的计算,让人后背发凉。有一集里,他为了脱身,故意在监控下露出破绽,等警察上钩后,突然使出”倒脱靴”的手法金蝉脱壳。弹幕里都在刷:”这哪是犯罪,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年代感也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老式出租车在霓虹灯下穿行,录像厅里放着港片,街边小卖部的玻璃瓶汽水…这些细节不只是怀旧,它们暗示着一个正在剧烈变化的时代。崔业这样的人,就像是那个年代的产物——聪明,敏锐,却在社会转型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把才智用错了地方。
说到演员,演崔业的这位真是把角色吃透了。你看他教孩子下棋时温柔耐心的样子,转身策划犯罪时又冷静得可怕。特别是他的眼神变化——面对学生时是清澈的,算计时是深不见底的。有场戏他在天台上独自下棋,左手执黑,右手执白,自己跟自己较劲,那种精神分裂般的状态演得太到位了。
不过这部剧也不是没有遗憾。就像张新英教授在《光明日报》上说的,剧集在”棋”的部分确实下足了功夫,但在”士”的探讨上还是浅了点。崔业为什么走上这条路?除了那次偶然被劫持,他的心理转变过程可以再深入些。还有崔伟这个警察角色,如果能在”法理与人情”的冲突上多着墨,兄弟对决的戏码会更震撼。
最后一集的高潮戏,两兄弟在废弃的围棋教室对峙。崔业摆出最后一局棋,说:”哥,这次我让你三子。”崔伟红着眼睛回答:”从小到大,你从来没让过我。”这个场景把两人的关系、性格、命运全浓缩在一盘棋里,看得人心里发堵。
《棋士》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没把崔业简单地塑造成一个反派。你会为他的堕落惋惜,会想起他教孩子下棋时的样子,会想”如果那天他没去信用社…”。这部剧告诉我们,人心就像围棋,看似非黑即白,实则有着无数种可能。而命运,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改变了走向。
看完这部剧,我每次路过围棋教室都会多看两眼。谁知道那些安静下棋的人心里,正在盘算着什么呢?就像崔业说的:”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只是有些人,下着下着就把自己下成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