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1994》金熊提名,复刻90年代青春,2025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这部中国动画凭什么让老外疯狂打call?
最近有部国产动画《艺术学院1994》在国外火得不行,你可能还没看过,但它在国际上已经拿奖拿到手软了。导演刘健这人挺有意思,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科班出身,之前拍的《大世界》就够另类的,这次的新片更是把中国传统绘画玩出了新花样。
这片子画风特别有意思,全是手绘的,但不是那种日漫风格。刘健用了中国传统”铁线描”来勾人物轮廓,背景又是工笔画那种晕染效果。有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几个学生在画室通宵赶作业,水墨淡彩的灯光把整个画面都晕染开了,跟做梦似的。这种表现手法在国外动画里根本见不着,难怪老外看得一愣一愣的。
说到国外反响,这片子可给中国动画长脸了。先是进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跟那些好莱坞大片一起争金熊奖。要知道上次中国动画进这个名单还是刘健自己的《大世界》。后来又被奥斯卡提名,前前后后跑了90多个国际电影节。法国《电影手册》那帮眼高于顶的影评人居然夸它是”中国动画新浪潮”,英国《Screen Daily》更是直接说这片子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国当代艺术。
故事背景放在90年代南方的一所艺术学院,讲的就是那帮搞艺术的年轻人。有个情节特别戳人,主角小林为了买进口颜料连着啃了一个月馒头,结果画还是被老师批”太匠气”。这种理想撞上现实的痛,估计每个学过艺术的人都懂。刘健特别会拍这种细腻的东西,长镜头慢慢推,把年轻人的迷茫全揉在水墨画一样的背景里。
这片子跟导演前作《大世界》完全两个调调。《大世界》是那种赛博朋克的尖锐风格,这次却特别温柔。有场夜戏我记到现在,几个学生在天台上弹吉他,背景是工笔画晕染的月光,配着收音机里放的《恋曲1990》,把那种穷得叮当响却觉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劲儿拍得特别到位。
国内搞电影的也都在夸。戴锦华老师说这片子最珍贵的就是用动画留住了90年代艺术青年的样子,这话真不假。在柏林首映的时候,有观众看完说这片子”天真得让人心疼,认真得让人想哭”。中国美院的策展人高世名说得更绝,说这电影像社会的X光片,能照见”物质洪流下心灵的钙化与重生”。
这片子已经在FIRST青年电影展当过开幕片了,但要等到2025年才正式在国内上映。说实话挺吊人胃口的,现在网上能找到的资料不多,就几段预告片。从片段里能看出来,刘健这次把中国画的留白技法也用上了,好多场景故意画得”未完待续”的样子,跟90年代那种一切都充满可能性的感觉特别配。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电影里复刻了当年的美术教材,连纸张泛黄的质感都画出来了。据说刘健为了这个翻遍了旧书店,就为了找到最对的那种黄色。这种较真劲儿,可能就是他能在国际上一路通关的原因吧。
现在都说中国动画崛起了,但像《艺术学院1994》这样能把中国传统美学玩得这么溜的还真不多见。它不像某些片子硬塞中国元素,而是把水墨、工笔这些技法消化成了自己的语言。等明年上映了,真得去电影院好好看看,到底是怎么用最中国的画风,讲出了让全世界都懂的青年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