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8日春日公益直播活动

3.26-28日春日公益直播活动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直播间变成助农现场:这场大会让网红和农民一起上热搜
3月26号那天,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门口停满了贴着”MCN机构”车标的商务车。大堂里拖着行李箱的网红博主们忙着自拍,而隔壁会议厅里,来自甘肃陇南的果农老张正笨拙地整理着带来的花椒样品。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群体,因为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网络直播赋能计划”坐在了同一张谈判桌上。
default-52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这次玩真的。他们拉来了1905电影网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当帮手,更把无忧传媒、遥望科技这些平时在直播间卖口红、卖衣服的MCN大佬们聚到一起。抖音和快手两个老对手难得同框,就为了搞明白一件事:怎么让那些动辄百万点赞的流量,变成老乡们口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
记得开幕当天最热闹的环节,是发布那个”直播新力量·公益助播春天行”活动。台上主持人还在念稿子,台下已经有人掏出手机开直播了。有个扎着脏辫的00后主播直接把镜头对准了后排的农民代表:”家人们看啊,这就是待会要帮我们选品的老铁!”被突然cue到的陕西苹果种植户王大姐,手足无措的样子反而引来弹幕里一片”好真实”的刷屏。
这个计划最聪明的地方,是搞了个”平台+内容+公益”的组合拳。简单说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MCN机构负责培训素人主播,平台给流量扶持,农民只管把最地道的农产品搬进直播间。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蜂群文化的选品经理在试吃环节,被云南老乡带来的野生蜂蜜齁得直咳嗽,这段”翻车”花絮后来成了抖音热门视频,反而带火了那款蜂蜜的预售。
说到具体怎么操作,他们整出了不少新鲜招数。比如在四川大凉山搞的”助旅振兴”试点,让旅游博主带着民宿老板一起直播。有个叫@背包客小王的博主,教彝族阿妈用稳定器拍火把节,结果阿妈即兴跳的民族舞比专业主播还吸粉。麦芽传媒的运营总监私下跟我说:”现在数据最好的反而不是精致vlog,是老乡们用方言介绍土特产的原生态画面。”
助学扶智这块玩得更花。见过直播间里卖课本的吗?遥望科技的主播”老陈”上个月就干了这么件事。他带着观众”云参观”贵州山区的教室,当场解说缺什么教材,弹幕里直接刷起了”五年级数学来十套”。后来统计发现,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公益模式,转化率比传统募捐高了整整三倍。
不过最让我触动的是甘肃陇南的”助农增收”案例。当地电商办的小李跟我算过一笔账:以前花椒收购价常被中间商压到20块一斤,现在通过直播间的产地直连,老乡们能卖到58块还包邮。有个叫”花椒西施”的姑娘,原本在县城美容院打工,现在回乡做主播,上个月光佣金就赚了四万六。她直播间最经典的桥段,是现场演示怎么用花椒治牙疼——虽然医生朋友说这偏方不科学,但架不住观众爱看啊。
这些鲜活的故事背后,是整套标准化运行机制在撑着。比如无忧传媒开发的农产品直播SOP手册,连怎么打光能让脐橙看起来更诱人都写了三页纸。还有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搞的数字化传播矩阵,把电视台的专业设备和网红们的手机直播串在一起。有次拍攀枝花芒果采摘,电视台的航拍画面和主播的手机特写来回切换,观众都说跟看大片似的。
当然也有尴尬时刻。记得有场助农直播,主播正吹嘘”纯天然无公害”,结果镜头里突然窜出只打农药的无人机,弹幕瞬间炸锅。后来各家MCN都学乖了,现在直播前得先跟老乡对三遍台词。这种小插曲反而让计划更接地气,就像蜂群文化CEO说的:”公益直播不能只有感动,得让买卖双方都觉得值。”
三天大会结束那天,我在酒店电梯里遇见开头提到的果农老张。他正用浓重的方言给家人视频:”咱家花椒上过快手大主播的直播间咧!”而同一时刻,酒店咖啡厅里,几个年轻主播在热烈讨论怎么把”公益助播”的标签打在自己主页。这场奇妙的化学反应,或许就是”可持续公益直播新范式”最好的注解——当老张们的土特产和网红们的流量真正成为共生关系,乡村振兴的故事才能跳出政策文件,变成手机屏幕上热气腾腾的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库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jun.com/46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