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影视中的“积极老龄化”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退休教授相亲记:当《我的后半生》把黄昏恋拍成轻喜剧
“沈教授,您这年纪还相什么亲啊?”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妈一句话,直接把退休教授沈卓然噎得说不出话来。这就是《我的后半生》开场的真实一幕——谁说老年人就不能谈恋爱了?这部改编自王蒙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的电视剧,用轻喜剧的方式撕开了老年婚恋这个社会敏感话题。
沈卓然这个角色太有意思了。妻子刚走那会儿,他整天抱着本《牡丹亭》念叨”良辰美景奈何天”,活脱脱一个现代版杜丽娘。直到女儿把相亲对象领进门,这位文学教授才发现,自己的”后半生”可比汤显祖写的精彩多了。第一个相亲对象是医院护士长连亦怜,见面就给他量血压测血糖,沈教授哭笑不得:”我是来找老伴,不是来找家庭医生的。”
最绝的是天文学教授聂娟娟这段。两人在老年大学合唱团认识,聂教授改编的《好一朵茉莉花》里居然夹着张耒的诗句”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排练室里,两个白发老人一个弹钢琴一个领唱,底下大爷大妈们唱得跑调跑到银河系,这画面既荒诞又温暖。聂娟娟这个角色打破了我们对”广场舞大妈”的刻板印象——她会在观测流星雨时突然背诵《春江花月夜》,也会在相亲饭局上讨论黑洞理论。
剧中那些相亲细节真实得扎心。比如沈教授和原工会主席吕原见面,对方开口就是”我家三套房””退休金过万”,活像在开招标会。而化妆师乐水珊更绝,第一次见面就带着全套化妆品要给沈教授”改造形象”,粉底刷往老教授脸上招呼时,弹幕都在刷”救命啊这哪是相亲简直是行为艺术”。
主创黄澜这次把《我的前半生》里探讨的女性独立,转换成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突围。你看苟炳强那个角色,退休前是厂里技工,现在整天捣鼓无人机航拍,儿子说他”老不正经”,他回怼:”我花自己退休金买飞机,碍着谁了?”这些情节都在说同一件事:老年人不是等着被赡养的群体,他们照样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剧中老年合唱团排练时,有个镜头特别打动我。当这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唱到”好一朵茉莉花”时,镜头扫过他们布满老年斑的手和不再挺拔的脊背,但眼睛里的光比年轻人还亮。这让我想起沈教授在剧中的台词:”我们这代人经历过饥荒、下岗、非典,现在连谈个恋爱都要被说成为老不尊?”
《我的后半生》最厉害的地方,是把”养老”这个沉重话题拍出了生活气息。没有苦大仇深的煽情,反而有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比如沈教授偷偷用手机查”如何与中年女性聊天”,结果搜索记录被孙女看到;比如他和聂教授约会去看《星际穿越》,两个人在电影院为五维空间吵得差点被请出去。
当沈教授最终明白”晚年幸福不是找个人伺候自己,而是找到能互相理解的伴”时,荧幕前的观众也跟着上了一课。这部剧像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更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生命课题——当青春散场,肉体衰老,什么才是支撑我们继续热爱生活的力量?
最后一集,沈教授站在妻子墓前念《牡丹亭》选段,弹幕突然安静了。这一刻我们突然懂了,所谓”我的后半生”,不过是所有人在时间洪流里,努力不被冲散的那点坚持。